Betrachten
Veranstaltungen
Blog
Markt
Seiten
mehr
laden Sie mehr
Sie können die Artikel kaufen, möchten Sie fortfahren?
sunjinghui2020
宋代崔法珍创作作品
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
赵城金藏
《赵城金藏》是中国在宋代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《开宝藏》的覆刻本,因其刻版于宋金时期、1933年首次被发现于山西赵城广胜寺而得名。《赵城金藏》全藏共682帙,始于“天”,终于“几”,总计6980卷,六千多万字。今存4000余卷,全世界只此一部,因而被视为稀世瑰宝,与《永乐大典》、《四库全书》、《敦煌遗书》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。在《赵城金藏》的故乡,临汾市博物馆馆藏并常设陈展一卷经书,位于博物馆《千秋平阳》展厅。《赵城金藏》是《开宝藏》的复刻本,并有部分辽藏复刻本和辽藏坊刻本,装帧也同是卷轴式,每版23行,每行14字,保留了开宝蜀刻本的许多特点。《赵城金藏》印刷清晰,字体劲拔,每卷首均有精美的佛陀说法图,作为中国印刷史上的珍贵标本,是研究中国刻经史和版本史的珍贵资料,是印刷发展史上的一座了不起的宝库,在中国版本目录学和雕版印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2016年,临汾市启动了为期五年的《赵城金藏》复制工程,运用现代科技结合传统工艺,对国图馆藏《赵城金藏》进行原貌复制,每卷复制3件,由国家图书馆全程监制。2017年4月,首批百卷《赵城金藏》回归广胜寺。
永乐大典
《永乐大典》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、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。初名《文献大成》,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《永乐大典》。全书22877卷(目录60卷,共计22937卷),11095册,约3.7亿字,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。永乐元年(公元1403年),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,造福万代。宗旨是“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,至于天文、地志、阴阳、医卜、僧道、技艺之言,备辑为一书”。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(规模147人),一年后修成《文献大成》,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,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 ,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(累计达3000多人),于永乐五年(公元1407年)定稿,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《永乐大典》。全书于永乐六年(公元1408年)抄写完毕。《永乐大典》正本杳无音讯,大典副本也惨遭浩劫,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,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,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。《永乐大典》内容包括经、史、子、集,涉及天文地理、阴阳医术、占卜、释藏道经、戏剧、工艺、农艺,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。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在“百科全书”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《永乐大典》为“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”,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。
四库全书
《四库全书》全称《钦定四库全书》,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。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,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、学者编撰,3800多人抄写,耗时十三年编成。分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,故名“四库”。据文津阁藏本,共收录3462种图书,共计79338卷(相当于《永乐大典》的3.5倍),36000余册,约八亿字。乾隆四十七年(1782年)初稿完成,乾隆五十七年(1792年)全部完成。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《四库全书》,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。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、辽宁沈阳文溯阁、圆明园文源阁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,这就是所谓的“北四阁”。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,这就是所谓的“南三阁”。《四库全书》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,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、最全面的总结,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。《四库全书》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。中国文、史、哲、理、工、农、医,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。但同时,在编纂《四库全书》的过程中,凡被清朝统治者认为违悖伦理纲常、不合义理名教、讥贬满族先世、危及皇朝统治地位的,均在禁毁之列,是一场禁毁图书的浩劫。
定名缘由
《赵城金藏》是宋代中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《开宝藏》的版式,这部藏经是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中译善本,金皇统八年(公元1148年)佛教界聘请高师用三十年时间在平阳(今山西临汾市)刻印,大定十三年(公元1173年)前后工毕。因刻于金代,后被供养在赵城县(今山西省洪洞县)广胜寺,故名《赵城金藏》。
赵城金藏 大乘阿毗达磨杂论集
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霍山南麓,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古刹,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(公元147年),原名为俱卢舍寺。这部规模浩瀚的佛教典籍以7000余卷的篇幅汇集了佛经、史料,字体刚劲,雕刻工整,纸质优良,印刷清晰,在当今世界上已成孤本,极为珍贵。
1933年,一个名叫范成的高僧到山西洪洞县广胜寺考察,在广胜上寺弥陀殿的十二个藏经柜中发现了这部藏经。他对寺院收藏的5400多卷的经卷进行考察研究,其中发现了一部珍贵的藏经,当时没有人知道这部藏经是谁主持刻印的。1934年,南京又派遣一个名叫蒋唯心的人到广胜寺考察,前后40多天,他将大藏经全部展阅一遍,经过多方面研究考证,最终认定这部藏经为金代刻印,又因在赵城广胜寺发现,故定名为《赵城金藏》。《赵城金藏》每卷卷首又加刻广胜寺刊刻的《释迦说法图》,被叫做《赵城金藏》,也简称为“赵城藏”。这部规模浩瀚的佛教典籍以7000余卷的篇幅汇集了佛经、史料,字体刚劲,雕刻工整,纸质优良,印刷清晰,在当今世界上已成孤本,极为珍贵。
Kommentar löschen
Diesen Kommentar wirklich löschen ?